:tv44.me
添加时间:四、结论及操作策略国际市场方面,2018/19年度全球棉花产不足需处于去库存阶段。根据USDA最新数据,2018/2019年度印度、美国等国家棉花产量同比均下调,巴西棉花产量调增。除澳大利亚外,其余国家棉花产量继续下调的空间不大;消费端受全球经济局势影响变数较大,目前全球处经济下行周期中,在新年度全球产量基本确定的前提下,纺织服装消费需求下降的预期程度将是棉花走势的最终风向标。当前全球消费形势有继续弱化的趋势,若美棉或者印棉最低收购价的支撑点趋弱,国际棉价有望继续向下寻底。国内方面,根据最新的中国棉花供需平衡表,2018/19年度中国棉花产量并没有如预期大幅增加,国内自身供给缺口仍维持近300万吨。未来产消缺口仍需要消耗大量库存及进口来弥补,库存消费比有望继续下降。国内棉花的供给主要是棉花生产及储备棉,棉花生产量增速缓慢,潜力不足,储备库存量下降较快,未来棉花价格可调控空间越来越小。受政策影响,中国棉花种植逐步形成以新疆为主,内地为辅的格局。据棉花信息网统计,2018/19年度新疆棉花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近90%。新疆自2014/2015年度实行目标价格补贴,种植棉花收益稳定,经过几年的扩种,南北疆棉花种植几近饱和,东疆等其他非适合种植地区或有少量增长空间,但是总体种植面积增长潜力有限。中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是2011年开始实行的,2014年国家开始实行直补政策,储备棉库存也于2014/2015年度末达到历史最高的1089万吨,而后国家开始去库存政策,储备棉库存不断下降。截止目前,储备棉库存已经下降至275万吨,随着抛储逐年进行,若没有轮入,储备棉库存后年将耗尽。不过中短期而言,国内棉花供应仍然比较充裕。目前籽棉已采摘完毕集中上市,因下游疲弱,籽棉和棉花均有积压。今年上半年棉花大涨导致内外价差扩大,2018年前10个月棉花和棉纱累积进口量大增。同时棉花期货仓单量也创历史新高。截至2018年10月底,棉花工商业库存合计为386.45万吨,同比增加89.54万吨,根据累库季节性,11月和12月库存仍将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下游需求差于预期。受宏观经济下滑及中美贸易摩擦困扰,下游信心不足,服装订单需求失速,纱线价格回落明显。纺纱厂纱线库存及坯布库存均大幅增加,采购新季棉花不积极,对棉花支撑有限。目前是棉花供应集中释放,需求被压制,阶段性供过于求,棉花期现价格不断创新低,甚至低于机采棉成本线。此外,分析未来棉花走势,还撇不开中美贸易纠纷问题。根据中美两国元首在G20峰会的晚餐会晤上达成的共识,美国明年1月1日暂缓对2000亿美元我国商品进一步加征关税,中美双方将在90天内展开谈判,如果不能达成协议,关税仍将提升。因而后期中美能否达成协议,对棉市影响重大。如果一:中美谈判达成解决协议,需求前景稳定,中国产需缺口巨大,中国有望加大美棉采购量,这会给本来供需形势转好的全球市场注入信心,美棉或大幅反弹,进口成本大幅上扬并持续推升中国棉价;如果二:中美谈判破裂,两国继续互加关税,宏观经济和服装出口恶化,需求将大幅减少,上游或恐慌性抛售棉花,棉价或再次跌破成本线;如果三:中美持续谈判无结果。预计会对需求前景造成长期困扰,对下游采购造成消极影响,棉花价格将会长时间处于底部区域,难有趋势性行情。
表面上看,中国对美国出口比较多的是机电、音响设备(46.2%),家具、玩具(12.1%)、纺织品(9.9%)、贱金属(5.4%)等。但“贸易摩擦”若一触即发,首当其冲的或是科技类的计算机和电子产品。2017年,中国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对美的贸易顺差高达1673亿美元,远高于排名第二和第三的电器设备(399亿美元)和各类制造(386亿美元),占去年美国对中国整体贸易逆差的45%左右。
5)关键还是要看货币向信用的传导何时见效。自18年下半年以来,从货币到信用已转向全面宽松,但政策效果并不明显。由于地方政府严控隐形债务,房地产调控也在持续,而依靠银行投放小微和民企也缺乏相应的微观激励,信用渠道并没有有效疏通。随着地方债加快加大发行,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边际放松,预计实体信用有望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政策未有明显放松之前,短期可能仍难明显见效,社融增速何时企稳仍有待观察。
36氪:财务模型靠什么改变?靠运营吗?王慧文:对,可以改善很多,现在大家都觉得这个业务赚不了钱,反过来也不愿砸钱,所以导致整个市场更年期了。但我们觉得很好,我们认为这个市场就是会朝这个方向发展。36氪:你们要摩拜最后一公里骑行的数据做什么用?因为你们本身自己都有很多地理位置数据了。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中新网7月5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7月4日,在广州举行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合作发展论坛”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发展问题“深调研”成果正式发布。这份重点针对在湾区九市高校就读及就业创业的港澳青年群体的调查显示,9成受访者认为大湾区建设给他们的发展带来机遇,对个人发展“很有帮助”。
分业务板块来看,药品制造与研发业务仍是公司利润贡献主力,实现营业收入89.56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55.06%,同口径增长31.37%;医疗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2.01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18.62%;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实现收入16.88亿元,同比增长9.23%。此外,海外业务发力是一大亮点:境外营收高达30.30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106.29%,海外收入占比为25.55%,较2017年同期提升7.97个百分点。